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文明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在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结合当下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中国名城、名镇、名村的特殊价值和重要作用,成为当下名镇、名村关注的新课题。
2017 年 11 月 4 日—11 月 6 日, 2017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将在周庄古镇召开,百名业内专家将给出新启示。
2017中国名镇(周庄)论坛
活动主题
“守望古镇,留住乡愁”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
协办单位:
住建部建筑文化中心
承办单位:
昆山市住建局、昆山市规划局
周庄镇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
昆山市人民政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
中国旅游研究院
江苏省城镇化研究会
江苏省旅游学会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名城》杂志社
执行单位:
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创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昆山水乡周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六大看点
业内专家云集的盛会
全国各地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全国名城名镇名村代表,文化旅游及文创企业代表及相关媒体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约100人,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周庄镇原镇长庄春地等人将出席会议。
阮仪三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
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主任

庄春地 周庄镇原镇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鞠德东,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研究院院长—曹增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广汉等专家学者也将出席会议。
平台创新模式的落地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周庄工作站运作平台落地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于 2006 年 正式成立,作为非盈利性组织,基金会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城市遗产保护事业。周庄工作站的成立将以“周庄模式”促进和推动全国古镇的保护与发展,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学术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
时间:2017年11月5日
地点:周庄古镇
古镇古村发展的探究
与会嘉宾将围绕“回顾名镇保护实践,探索发展新路径,在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中国名镇的创新性发展”的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届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鞠德东, 周庄镇原镇长—庄春地,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研究院院长—曹增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广汉,江苏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肖飞等嘉宾,将围绕聚焦中国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发展实践,聚焦阮仪三工作站落地及后续将产生的重大影响,聚焦周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成功实践案例,开展对话互动交流。
古镇保护成果的回顾
“守望古镇”中国名镇保护成果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阮仪三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1998年,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和浙江的乌镇、南浔、西塘,以江南水乡古镇的名义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4月,江南六大水乡古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阮仪三教授和江南6个古镇颁发“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恰逢论坛十周年之际,特办此成果展。
地点:阮仪三周庄工作站
江南记忆影像的共赏
“周庄之美”传统手工银盐摄影艺术展
银盐影像是摄影传承了近180年的技法,制作的影像厚重且富有极强的感染力,由于手工银盐涂布是利用硝酸银的感光特性特殊处理而成,以及手工涂布的不规则性和随意性,因此每一张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唯一性。今年是论坛举办十周年,特办此展览。
时间:2017年11月4日—11月15日
地点:周庄博物馆
乡村实践案例的分享
周庄·香村
“香村·祁庄”是周庄依托水乡古镇旅游文化品牌,采用“嵌入式”的开发模式拓展开发的香村旅游体验项目,位于周庄祁浜村,地处周庄镇中部,周同公路北侧,环镇西路东侧,东临上海,西连苏州,距周庄古镇区仅7公里。
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
锦溪祝甸砖窑文化馆
祝甸古砖窑保护与改造项目位于锦溪长白荡西畔,占地约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砖窑主体改造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一层目前主要为小型主题课堂,二层为砖文化展示区、大型会议区以及相关功能配套。
被评为“田园建筑一等优秀实例”
“最佳废旧建筑再利用实例”
中国名镇(周庄)论坛的源起
周庄是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的缩影。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周庄就开始探索古镇的保护与发展,1986年,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帮助周庄制定了《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发展经济、开辟旅游”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周庄模式”正式起步。
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古镇保护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为此周庄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发起联合国内外古城镇保护权威机构共同创立古镇保护与发展(周庄)论坛,从而继续引领古城镇保护与开发利用。
2008年4月19日,国内外近百名古城镇保护方面的专家聚会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召开了
首届古镇保护与发展(周庄)论坛,共同审视国内外古城、镇、村的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共同讨论了为增进本地区相互依存和经济整合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城镇保护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2012年,论坛正式更名为中国名镇(周庄)论坛
自 2008 年首届中国名镇(周庄)论坛举办以来,论坛已成为中国名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实践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2017中国名镇(周庄)论坛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