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沈万三之父沈祐,由于爱妻病故,觉得老宅风水不好,所以举家从南浔迁至周庄,买田买屋,重走致富之路。
(沈万三故居/图)
青年时代的沈万三不知何故,热衷于“经商之道”,对《史记》中《货殖列传》读起来津津有味。“百道营生,积财如山,贩物求利,贸迁有无”,“晓余缺者,才知贵贱”,“与时仰俯,获其赢利”……这些商场经典念得滚瓜烂熟,而对书塾里的读书却毫无兴趣,教书先生常来告状,沈祐也十分担忧。为了收收儿子的心,沈祐决定为他儿子说门亲事。
(私塾/图)
说到做媒,周庄镇上有名的媒婆要称高老娘了。她不但能说会道,人头熟悉,而且本人还是个接生婆。镇上的人常戏谑地说她,做了媒人,还要帮助养儿子呢!
(水乡婚礼/图)
沈祐请来了高老娘,提起为儿子做媒之事。高老娘何许人也!虽说沈家初居东垞,但她知道沈家家底殷实,并且善于耕作,日后定能发家致富,于是想方设法把自己远方亲戚诸氏之女嫁于沈万三。
(婚房/图)
沈祐了却了一桩心事,千恩万谢,但如何谢意媒人,因初来乍到,不知周庄规矩。与熟人打听才知媒人除了受礼之外,还要吃十八只蹄子。
十八只蹄子并非难事,好得家中也要办事,干脆买了几十只蹄子,放于大镬之中,加入茴香、葱姜、酱油、黄酒一并闷烧。火候数旺数文,以文为主,煨至一天一夜,使原汁原味渗透到蹄子内部。煮熟后的蹄子热气腾腾,皮色酱红,外形饱满,香气四溢。
(万三家宴/图)
当十八只蹄子热腾腾地送到高老娘家时,着实为难了她好一阵子。因为周庄规矩“媒人吃十八只蹄子”是历代相传的,但这蹄子是生的,可以腌制,慢慢品味。然而,现在是十八只熟蹄子,当时又没有冰箱,更不用说真空包装,高老娘孤身一人怎么消化?吃又吃不了,送也舍不得,最后只得忍痛割爱,自己留下两只最大的,其余的送给了亲朋好友。
一时,周庄镇上到处弥散着蹄子的香味。这蹄子大镬焖烧,所以肉质酥烂,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老少咸宜。加上有南浔的外来风味,倍受周庄人称赞。后来周庄人家以法校之,成了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的必备之菜。因为它是沈万三招亲的产物,所以当地人称它为“万三蹄”,一直流传至今。
(万三蹄/图)
周庄人民万万没想到,家乡的“万三蹄”如今走出了周庄,跑到了大江南北,甚至跑到了当年沈万三通商的东南亚去了。
(沈万三铜像/图)
随着周庄旅游事业的发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临别时总会念念不忘刚才餐桌上品尝的“万三蹄”。好得现在真空包装,便于携带,它也成了旅游纪念品,随着中外游客而走四方啦。
(万三水上财道/图)